沐鸣2

-->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报道我院教研工作 - 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

沐鸣2

沐鸣2网站xml地图
搜索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报道我院教研工作

114
发表时间:2023-09-22 19:26

导语

2023年9月20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报道我院沐鸣2主任张岩教授撰写的《教研下乡🧑🏽‍🦳:“1+N”教研帮帮团——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教研下基层模式探索》一文🏋🏻👨‍🔬,介绍了我院通过设立教研员联系点让教研下基层🙇,帮助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沐鸣2做实校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做法。

《教研下乡:“1+N”教研帮帮团》

(转载自: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图片1.png


编者按

200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沐鸣2建立以校为本、自上而下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级文件中对校本教研提出规定,标志校本教研更加合法、合理、专业。

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颁布,再次强调通过校本教研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其中,《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模块中就明确说明:沐鸣2要充分重视并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以教研组为依托,结合沐鸣2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围绕着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问题展开教学研究🕝。

9月22日🩼,全国政协将以“中小学中的校本教研”为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值此之际,本刊特别关注一线中小学教师、校长参与中小学教研的情况🏄🏿‍♂️🍹,有问题有困惑,亦有弥足珍贵的探索及教研带来的收获和体验🧑🏽‍🚀,以为全国政协委员们的议政提供参考。


教研下乡🚵🏿‍♀️:“1+N”教研帮帮团

——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教研下基层模式探索

张岩


“我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前🦄💲,能在我们这个小地方,见到省里面和市里面的大教研员🧑🏼‍🦳,真是太高兴了!特别是能跟教研员一起听课🏃🏻‍♂️、评课,更是机会难得!”今年春天,当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初中教研部的教研员们来到省内一所边远乡村沐鸣2进行现场教研时,一位老教师激动地说了这番心里话。她用饱含乡土情结的“大教研员”的称呼,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教研渴望。其实,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乡村和薄弱沐鸣2老师们的心声。

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机构所构成的基础教育教研体系中,作为与广大乡村薄弱沐鸣2关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一级,基层教研发挥着向广大一线沐鸣2输送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教研毛细血管”的作用,但其发展一直面临诸多限制与瓶颈。因经费投入不足✌🏿,教研员待遇低,编制不足🧣,导致优秀教研人员引进难👨‍🦽‍➡️、留不住💃🏻、心不稳👨🏿‍🔬🎋,有后顾之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部分县级进修沐鸣2办公条件差,缺少场地空间和基本业务经费,无法实现分学科、分学段配备专职教研员,甚至出现个别学科“无教研员”和“零教研”的情况。由于县域教研力量得不到保障,乡村沐鸣2更得不到及时的教研指导🫰,“教研下乡”基本处于示范式的星火闪烁,远未形成燎原之势,所以就会出现部分教师到退休也没有见过教研员的情况🤲🏿。如何破解乡村教研薄弱难题🤌,疏通五级教研体系的终端,以乡村教研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摆在省市级教研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道“难题”有解。通过多年的探索,以“春风行动”为实践载体,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初中教研团队尝试了一条教研下基层的新路。即通过设立教研员联系点🛌🏼,组织教研员到边远乡村和教育薄弱地区沐鸣2持续开展蹲点教学指导🤽🏻‍♀️,帮助其破解学科教学实际难题🪶,提升沐鸣2教育质量。为保证教研下乡🍆,组建了省-市-县三级教研帮扶团队,按照统一部署,安排每位教研员定点联系一所以上基层沐鸣2,并通过联系点校的辐射作用,使教研工作覆盖到省里的每一个基础教育片区,以“一个都不能少”的责任感♚,为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沐鸣2能够开展教研入网筑基兜底。

“1+N”小分队是教研下乡团队的创新性组织模式。“1+N”中的“1”是指一名教研员,“N”是指由多名教研员及一线学科名师组成的“教研帮帮团”。

一名教研员负责定点联系一至二所乡村沐鸣2(点校),我们将其称为“定点联系员”🚴🏻。定点联系员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点校”对应学科的教研活动,全面了解沐鸣2对应学科教研工作进展;每学期完成“点校”对应学科教师两次以上听评课任务,帮助教师规划职业生涯📶;每学期至少对“点校”进行两次备课上课指导🧕、作业设计指导,抓实“点校”的教学过程管理🎅🏼;组织“点校”开展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微课题研究”。定点联系员下沉“点校”,帮助“点校”做实校本教研,切实提高了基层沐鸣2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帮帮团”是定点联系员的有力助手。由定点联系员针对“点校”在沐鸣2改革、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现状,梳理“点校”的困惑与难题,厘清实际需求,拟定需求清单,提交其所在教研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统筹协调,按“点校”需求清单,从“N”中选择“点校”急需学科的教研员及名师🧺,以“点校”为基地,采用线下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混合方式,联合域内其他沐鸣2协同开展教研活动。

这种“联合+混合”的教研方式具有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因需而动🔁、靶向治理的特点🏌🏻。以落实新课程、新课标为主题的课例研讨为例,通常以“点校”作为主会场🕵🏽,同时选择域内三至四所沐鸣2作为分会场。如果有大学区或联盟校愿意参与,就可以将主会场的活动实况同步在线转播到其他分会场🌷。每个分会场承办二至三门学科公开课。授课教师来自大学区或联盟校内相应学科教师。授课教师进行说课,梳理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各学科省教研员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既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给予专业解答,又对其课堂教学特色及不足进行梳理总结,充分发挥省级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教研下乡,可降低乡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因此得到广大乡村教师的欢迎。“1+N”的送教研模式,能够借助“点校”这个教研“毛细血管”,将教研工作的新鲜血液输送到边远乡村沐鸣2,打通教研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把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与方法送到基层沐鸣2。教研员下沉到沐鸣2、课堂,同一线教师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抱团”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这种灵活、开放、协同、联动🛌🏼、在地的教研模式,基于恒定的“1”和开放的“N”的组合,它不仅为乡村沐鸣2校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指导⏏️,使教研工作真正根植于沐鸣2🦻🏼💂、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还盘活了教研资源🍠💢,调动了教研员与教师工作积极性,为教研工作者开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这种面向基层的教研实践探索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的五级教研体系蕴含着充沛的活力📓,具有独特优势👧🏻,只要疏通教研资源自由有序流动的上下通道,乡村教研的半亩方塘就会不断补蓄富含能量的源头活水。


(作者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民进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省政协委员🫲🏿,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沐鸣2主任)



文章分类🏄🏽‍♂️: 媒体关注
沐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