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2

--> 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解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 沐鸣2 -(沐鸣2娱乐升级,畅享未来)

沐鸣2

沐鸣2网站xml地图
搜索

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解读《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39
发表时间:2020-07-03 15:49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


  在监察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务处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健全完善政务处分制度♒️,是强化对公职人员监督的需要,也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强化对公职人员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


  政务处分是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措施。公职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务处分法,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


  记者注意到,在监察法提出政务处分概念之前,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惩戒称为“处分”🚴🏿‍♂️,其依据是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在党纪处分覆盖全体党员的同时👋🏻,“处分”却未能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惩戒的对象上还留有空白地带。比如,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非党员村委会组成人员👃🏽,由于其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其“微腐败”等违法行为无法给予处分🏊‍♂️,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有利于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规范政务处分活动,提高监察工作法治水平


  政务处分法的出台,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具体问题,精准立法的结果。


  监察法对政务处分制度作了原则规定🥷🏽,没有对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以及政务处分的适用规则、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监察法施行后,为解决工作急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制定了《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作为实施政务处分的过渡性规范⛓,为起草政务处分法探索经验。


  应运而生的政务处分法,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整合完善与党纪处分相对应的政务处分制度。比如👈🏽,在明确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各自职责的同时🖇👩🏽‍🎓,统一设置处分的法定事由和适用规则🏭,保证处分适用上的统一规范。

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薄弱、处分程序不规范、处分决定畸轻畸重、对国有企业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公职人员处分缺乏法律依据等,是监督惩戒中的突出问题👨。对此,政务处分法坚持问题导向,在将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中的处分依据统一起来的同时🥿🖱,结合现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处分制度等,充实完善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处分幅度💤、适用规则和程序,补齐制度短板。


  以细化违法情形为例🙇🏻🫄🏿,草案二审稿第三章已对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作了明确规定🪔🌸,为进一步明确应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草案三审稿根据各方面意见建议,增加“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规定🫔,并将“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纳入处分情形。这些已成为法律条文的新增规定,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注重纪法协同、法法衔接是此次立法的又一亮点。记者注意到,政务处分法在处分情形、处分权限和程序、处分后果上与公务员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持协调衔接,保证法律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时🧔‍♂️,注重与党纪的衔接,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贯通🤦🏼‍♀️🤷🏽‍♀️。


  比如,对政务处分作出相关规定的同时,明确政务处分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处分”并行👨‍👦‍👦,通过法法衔接织密监督网络。


  再如,在“从重给予政务处分”和“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的相关规定中,既体现党纪处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又衔接党规国法中对从重从轻减轻情节的规定,更加精准地体现宽严相济🌄。


    “政务处分对公职人员有重要影响🧒🏿,关系公职人员切身利益,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应该严格依法规范进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政务处分法🙎🏿‍♀️,明确实施政务处分的主体🙎🏽‍♂️🛖,应当坚持的法律原则,处分事由🙆🏼‍♀️、权限和程序,被处分人员维护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等,有利于推进政务处分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提高监察工作的法治水平。


  完善监察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政务处分法是首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也是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完善监察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立法目的看🍯,制定政务处分法是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强化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消除死角和盲区,确保权力规范运行。这是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背景下取得的最新制度成果👨🏽‍🎓🧚🏽‍♀️,是完善监察制度的成功实践🫴🏻,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


  从立法内容看,通过与党纪的衔接,发挥协调效应,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关于违反纪律情形的具体规定,根据公职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吸收和完善🧑‍🚒,形成与党纪处分相贯通的政务处分制度🤹🏿。对处分情形🆒、处分后果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开列“负面清单”👨🏿‍🍳,在纪法贯通中体现严管厚爱🏒,有利于提升监督效果,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从立法过程看,政务处分法起草工作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严格依法启动立法工作程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生动实践。


    “政务处分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规范政务处分活动🧝🏼‍♂️,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制度规范是可行的,现在出台是必要的、适时的。”参与草案审议的一名法学专家告诉记者✋🏼🧙🏽。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瞿芃)


文章分类: 廉政专题
沐鸣2